6月10日,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主办的以“新思维、新探索”为主题的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首届全国年会暨第三届院长联盟学术论坛在徐州举行。来自全国不同地区93所医院,200余名医院领导、专家共聚一堂,为推动我国传染病防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共商建设思路,共谋创新模式,共画未来蓝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陈效友主持大会开幕式。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院长金荣华担任大会主席并致辞。金荣华院长表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积极发挥专科联盟和跨界融合的优势,为促进全国传染病领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为实现改善患者结局、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减轻患者疾病负担、提升医院效能和效率的目标,秉承“同行、同质、同创”的建设理念砥砺前行。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陈效友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院长金荣华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机构管理处一级调研员张俊、徐州市卫健委党委书记黄广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胡中杰、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泛生子基因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思振分别致辞。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机构管理处一级调研员张俊
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黄广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胡中杰
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
泛生子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思振
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医院领导、专家分别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雄关项目介绍》《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建设》《大数据辅助的传染病精准防治新思路》《DRG最新政策深度解读及传染病医院DRG实施探讨》《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联盟建设》《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精准医疗与转化医学中心建设汇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HIV精准医疗项目汇报》《中国HIV抗病毒治疗药物医保报销新进展》《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HIV精准医疗项目汇报》《精准医疗与转化医学中心肝癌全周期管理项目汇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网络的规划和进展》《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伦理互认联盟建设》作大会报告。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HIV精准医疗标准化项目交流讨论》《精准医疗与转化医学中心项目落地与执行交流讨论》《传染病专科医疗机构DRG实施交流讨论》《感染性疾病伦理互认和临床研究网络落地交流讨论》为主题的报告进行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进行了集中展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吴林寰
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主任郑杰
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院长凌云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孙艾军
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振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胡中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丁惠国教授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办公室主任李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临床中心张福杰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胡朝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伦理办主任周运翱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杜映荣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阳世雄
江南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鲍颖芳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谷野
分组讨论
本次会议中进行了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伦理审查互认联盟单位启动仪式,首批伦理审查互认联盟单位共有10家。伦理审查互认联盟对于推动多中心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的同质性,提高伦理审查效率,加速临床研究进程,促进临床研究高质量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批准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为依托设置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成立后,充分发挥学科引领优势,对标国际传染病研究前沿,在感染性疾病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科研成果转化、数据产业协同创新、传染病精准医疗等领域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借助感染性专科联盟的优势,牵头发起建设传染病领域精准医疗与转化医学中心、伦理互认联盟、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协作网络,先后开展HIV标准化门诊建设项目、肝癌早筛“雄关”项目,承接“传染病医疗机构考核与评价”、“传染病医疗机构信息动态”等任务。参加本次会议的领导和专家,对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成立后开展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首届全国年会暨第三届院长联盟学术论坛”在与会各界多方的支持和关注下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会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实用性强,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作为搭建学术交流、技术创新的合作平台,会继续推动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事业的产业联盟,联合各分支机构的力量,横向纵向结合,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贯穿于全生命周期,统一规划、相互协调、紧密结合,形成研究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同时今后会多举办高质量、高水准品牌学术会议,开展重点的品牌项目和品牌活动,形成品牌效应,努力促进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在领域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