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

健康讲堂

健康膳食结构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吗?

2023-05-08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强调食物多样化,并注意能量平衡。每日摄入大米、小麦、玉米、马铃薯等谷薯类食物250~400 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 g、薯类50~100 g),蔬菜300~500 g,水果200~350 g,鱼、禽、蛋、瘦肉120~200 g(其中蛋类40~50 g,相当于1个鸡蛋),奶类300 g。合理膳食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钾等摄入量,降低血脂、改善心血管健康。

 

增加新鲜蔬菜、全谷物、粗杂粮等纤维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减少烹饪、调味品用盐,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摄入反式脂肪等,有助于逆转或减轻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预防。

 

大量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摄入以植物为基础的素食加之水果、坚果、蔬菜、豆类、低脂的植物或动物蛋白(最好是鱼类)、固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植物纤维以及地中海饮食(主要由全谷物、坚果、蔬菜和水果组成并辅以橄榄油、鱼类和红酒等,包括较少的家禽和奶制品、红肉和肉制品)的人群全因死亡率较低。以全谷物、蔬菜、水果和鱼肉组成的饮食模式加初榨橄榄油或坚果可降低人群心肌梗死、卒中或心血管病死亡等复合终点事件风险,尤其是卒中。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可减少心血管病死亡率。

 

Q:限制胆固醇能降低ASCVD风险吗?

 

膳食中胆固醇的来源包括肉类、鸡蛋等。目前膳食胆固醇摄入与心血管病及死亡之间的关系仍有争议,但干预研究及荟萃分析结果提示高胆固醇摄入可导致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LDL-C水平升高,带来潜在风险。20多年来,我国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上升34%,目前成人平均摄入量已达266.3 mg/d,与美国相当,且其中1/3的居民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已经超过既往推荐的300 mg的上限。

 

关于鸡蛋摄入,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在当前健康膳食模式下,普通人每日食用1个鸡蛋(585 mg胆固醇/100 g鸡蛋)或等量胆固醇;素食者如无其他胆固醇来源,可适当增加奶制品及蛋摄入量;高脂血症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或心力衰竭高风险人群摄食高胆固醇食物需谨慎;非高胆固醇血症的老年人可适当增加鸡蛋摄入,不超过每日2个。

 

Q: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与ASCVD风险关系如何?

 

饱和脂肪与总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用不饱和脂肪等效替代5%的饱和脂肪,总死亡率可降低27%。使用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替代精制碳水化合物可减少卒中发生、降低死亡率。

 

Q:反式脂肪(酸)增加ASCVD风险吗?

 

摄入反式脂肪(酸)增加ASCVD风险。反式脂肪与全因死亡率升高有关。反式脂肪对脂质和脂蛋白有不利影响,加剧内皮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炎症和心律失常。

 

Q:限盐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吗?

 

减少日常钠摄入量可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全球慢病防控目标为到2025年人群钠摄入量应较2010年减少30%2012年我国居民膳食钠摄入量(5 702 mg每标准人日,折合成食盐量为14.5 g)仍远高于推荐的摄入量(中国推荐<6 g/dWHO推荐<5 g/d)。

 

我国成人钾摄入量普遍低于WHO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水平。因此鼓励增加蔬菜、水果等天然富含钾的食物的摄入,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用富钾低钠盐替代普通盐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甚至全因死亡。

 

Q: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ASCVD风险最低?

 

研究显示,包含较多油炸食品、内脏、加工肉类及甜味饮料的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美国南方饮食模式,冠心病及卒中风险增加。食用含糖饮料、精制谷物、薯条等增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甚至比食用动物制品的风险还高。此外,长期低碳水化合物但高动物脂肪、蛋白质摄入的饮食模式与心脏和非心脏死亡率增加相关。荟萃分析显示,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70%)及低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40%)均增加死亡风险,供能占50%~55%定义为适度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表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关,建议每天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此外,饮用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饮料会增加卒中、冠心病及全因死亡风险,应避免饮用。

 

文章参考引用: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心脏专业委员会, .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4):1-2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