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

健康讲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如何预防?

2023-04-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视网膜并发症,是因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其同时合并视网膜神经胶质网络病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致盲性眼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根据202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我国糖尿病人群数量居世界第一,患者数量超过1.4亿,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诊断依据为:糖尿病症状和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的血糖浓度≥11.1mmol/L。


DR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变,主要分为非增生型DR(NPDR)和增生型DR(PDR),两期都可发生糖尿病黄斑水肿(DME)。DME则是由于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所致的视网膜增厚,是血视网膜屏障(BRB)破坏的结果,主要影响中心视力。


糖尿病的高发促使DR患者数量激增,目前DR已成为工作年龄人群视力损伤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一项综合了1980年至2008年全球35项DR患病相关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大约每3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患有DR。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中DR患病率为34.6%,严重威胁视力的PDR患病率为6.96%,影响中心视力的DME患病率为6.81%。


Q:DR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糖尿病病程是DR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一项纳入了4513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随访了28年的观察性研究发现,病程0~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为6.6%;病程10~15年者DR患病率上升到24.0%;病程20~25年者DR患病率进一步攀升至52.7%;病程超过30年者DR患病率达到63.0%。


血糖是影响DR发生和进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可干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与包括DR在内的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良可使DR发生的风险增加4倍。HbA1C升高也可导致DME患病风险的增加。此外,胰岛素抵抗也是DR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血脂异常也是DR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血压导致的血管变化与糖尿病导致的血管异常相互影响,强化血压控制可以显著降低DR发生和进展的风险。研究表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增高会促进DR发生和发展;合理控制血脂水平,特别是降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可以减缓DR的发生发展,降脂药物的应用对减缓DR进展具有积极作用。


DR的发生和发展与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还与肾病、妊娠、肥胖、遗传因素等多种其他风险因素有关。


指南推荐:对于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推荐科学血糖控制从而控制DR的进展。


合理的血糖控制,可以帮助阻止视网膜病变发生,减缓增生期病变发生进程,特别是早期血糖控制,对于DR预后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强化血糖控制对视网膜病变有益,可以减缓DR病变进展。


在多项大样本的关于强化血糖控制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研究中,不同研究所采用的强化血糖控制标准不同。糖尿病心血管风险控制行动(ACCORD)研究、退伍军人事务部糖尿病试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的强化血糖控制标准分别为HbA1C6.4%、6.9%、7.0%。应注意的是,ACCORD研究指出了强化血糖控制有引起低血糖、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因此其对防治大血管并发症的效应需要综合考虑。


因此,相较于强化血糖控制,我们更推荐科学血糖控制,强调在控制血糖时应密切观察以预防低血糖以及心血管事件风险,重视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和致死的风险;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的标准可以放宽。


建议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科学、平稳地控制血糖,重视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和致死的风险,是否采取强化血糖控制需要结合内分泌科医生的专业判断。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的控制也可以减缓DR的进展。建议在内科医师管理下合理控制血压、血脂。



文章参考引用: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学组李.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基于循证医学修订.中华眼底病杂志,2023,39(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