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

健康讲堂

关于慢性诱导性荨麻疹有哪些分类分型,又有怎样的临床表现?

2023-03-31

慢性诱导性荨麻疹是一组由特定诱因诱发、以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荨麻疹,可伴有瘙痒、刺痛、烧灼、疼痛等不适症状。


慢性荨麻疹分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和慢性诱导性荨麻疹(chronic inducible urticaria,CIndU)。


CIndU是一组由特定诱因(冷、热、运动、压力、阳光、振动、水等)诱发、以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荨麻疹。相比于CSU,CIndU发生的诱因明确,但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


CIndU主要表现为诱因暴露后出现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可伴有瘙痒、刺痛、烧灼、疼痛等不适症状。除延迟压力性荨麻疹,绝大部分CIndU均在诱因暴露后数分钟内出现症状,去除诱因后,症状多在0.5~1h内自行消退,消退普遍快于CSU。


患者一般仅有皮肤症状,极少数可出现严重过敏反应(anaphylaxis),部分延迟压力性荨麻疹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痛、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大部分类型的CIndU可合并出现血管性水肿,其中振动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等类型发生的比例较高。


同一例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CIndU。超过1/3的CSU合并CIndU,其中最常合并的类型是人工荨麻疹。


根据诱因不同,将CIndU分为物理性和非物理性荨麻疹两大类。各个CIndU类型有各自的临床特点,有些CIndU类型各自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亚型。


物理性荨麻疹包括皮肤划痕征、延迟压力性荨麻疹、冷接触性荨麻疹、热接触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振动性血管性水肿。


  • 皮肤划痕征(人工荨麻疹):机械性切应力作用于皮肤后1~5min内局部形成条状风团,可伴或不伴瘙痒,风团持续15~30min自行消退。根据患者是否有瘙痒症状,分为单纯性和症状性两个亚型;

  • 冷接触性荨麻疹:皮肤遇到冷的物质(包括风、液体、空气等)数分钟内出现局限在冷接触部位的瘙痒性风团或血管性水肿,风团持续1h左右。临床上需要注意一些少见变异型,比如冷诱导的严重过敏反应、冷诱导的皮肤划痕征、冷诱导的胆碱能性荨麻疹等;

  • 热接触性荨麻疹:皮肤局部接触到热刺激后数分钟内(迟发型0.5~2h才出现),在热暴露部位出现风团,伴瘙痒和/或烧灼感,风团持续1~3h(迟发型持续12~14h)。根据热暴露后风团出现的时间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个亚型;

  • 日光性荨麻疹:皮肤暴露于光(紫外线或可见光)照射后数分钟内出现风团,伴瘙痒和/或烧灼感,症状持续0.5~1h;

  • 振动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皮肤受到一定程度的振动刺激后数分钟内出现局部肿胀、红斑或风团,伴瘙痒,症状在4~6h后达到高峰,一般24h内消退。根据病史和病因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个亚型;

  • 延迟压力性荨麻疹:皮肤受到持续压力刺激后4~6h(有时在受压后即刻)出现伴有疼痛的水肿性红斑,症状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非物理性荨麻疹包括胆碱能性荨麻疹、水源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


  • 胆碱能性荨麻疹:运动、洗热水澡或情绪激动等诱导身体核心温度升高,激发皮肤出现周围绕有红晕的点状风团(直径1~2mm),伴有刺痛、瘙痒或灼烧感,症状持续30~60min。基于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上的差异,分为4个亚型:传统汗液过敏型、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阳性的毛囊型、伴眼睑血管性水肿型、伴获得性无汗和/或少汗型;

  • 水源性荨麻疹:皮肤接触水(与水温无关)后30min内出现直径1~3mm点状风团,可伴瘙痒和烧灼感,风团持续时间30~60min。根据病史和病因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个亚型;

  • 接触性荨麻疹:皮肤接触特定物质后20~30min内,在接触局部出现或者全身泛发风团、红斑、瘙痒等,症状在24h内逐渐消散。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个亚型。


文章参考引用: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3,e2022081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