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

健康讲堂

关于胆固醇,我们需要警惕这些事!

2023-02-10

我国心脑血管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2.9亿,因心脑血管病猝死的中青年人占心血管病死亡的1/5。


血脂是血液中的脂类简称,包括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其含量虽只占全身脂类总量的极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内源性脂类物质都需经血液运转于各组织之间。因此,血脂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


血脂检查主要测定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水平。


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主要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


血管之所以出问题,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增高有密切关系,中国居民冠心病死亡率增加,77%就是由于血液内胆固醇升高引起的。


其实,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都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都有重要任务,低密度脂蛋白把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全身组织,高密度脂蛋白将各组织的胆固醇送回肝脏代谢。


关于胆固醇 我们需要警惕


胆固醇控制目标因人而异,并非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控制胆固醇关键是要提高防治意识,改变“三低”现状。所谓“三低”是指大众对“胆固醇”这一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因素的知晓率低,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诊断率和规范治疗率低,以及冠心病和脑卒中他汀等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低问题。


要重视坏胆固醇的监控和防治,其中的关键是要提高公众对坏胆固醇危害的知晓率及接受干预治疗的依从性。一旦发现坏胆固醇偏高,一定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例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糖尿病等),更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尽早接受正确治疗,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


目前,很多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很多冠心病、中风和糖尿病病人回家后因害怕他汀类药物会引起肝脏损伤,擅自减少他汀的剂量甚至停药。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药物把胆固醇水平降到更低,是可以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和脑梗)发生概率的。所以,对于发生过一次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嘱长期坚持服药,切不能因为短时期内胆固醇偏低而私自停药或减量。


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降至1.8mmol/L以下。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继续降低至1.4mmol/L也还是安全有效的。但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继续降低甚至更低水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国内外尚缺乏证据。可以肯定的是,胆固醇并不是越低越好。另外,如果不是药物或饮食导致的胆固醇过低,就需要警惕某些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甲亢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