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

健康讲堂

关于银屑病,系统治疗的推荐药物有哪些,又该如何预防?

2023-07-05

银屑病是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局限或广泛分布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无传染性。

 

1984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2008年中国6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0.47%,欧美国家的患病率为2%4%

 

关节病型银屑病(PsA)在我国银屑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69%5.8%,与亚洲其他国家类似(1%9%),但低于欧美国家(10%48%)。

 

银屑病的系统治疗

 

01

传统药物

 

甲氨蝶呤、环孢素、维A酸类、糖皮质激素、其他(硫唑嘌呤、来氟米特、吗替麦考酚酯、抗生素、氨苯砜)。

 

02

生物制剂

 

国内外已获批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包括TNF-α抑制剂(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培塞利珠单抗)、IL-12/23抑制剂(乌司奴单抗)、IL-23抑制剂(古塞奇尤单抗、替拉珠单抗、risankizumab)、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布罗利尤单抗、bimekizumab)、IL-17RA抑制剂、IL-17A/F双靶点抑制剂、IL-36R抑制剂(佩索利单抗)等多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时间尚短,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观察。生物制剂治疗前要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评估,重点关注有无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还要注意特殊人群中生物制剂的应用。

 

03

小分子靶向药物

 

目前研发中的药物主要靶点集中于PDE4JAK1~3以及TYK2等分子,部分产品已经或接近上市,如PDE4抑制剂(阿普米司特)、JAK13抑制剂(托法替布、乌帕替尼)TYK2抑制剂(deucravacitinib)。

 

小分子靶向药物靶点和作用机制不同,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有较大的差异,也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用药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需要进行的筛查项目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与应对办法。

 

银屑病慢病管理和预防

 

01

银屑病基础治疗和皮肤护理

 

皮肤屏障功能是影响银屑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银屑病皮肤护理中,应注意皮肤清洁和保湿。外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剂治疗银屑病具有一定疗效。

 

02

对患者进行银屑病相关医学教育

 

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提高对银屑病的全面认识及治疗依从性。加强医患沟通,给予患者充分信心使其坚持规范化、长程维持治疗的原则,可使患者全面获益。

 

03

对全社会的医学科普宣传

 

通过加强社会各个层面的医学科普宣传,提高大众对银屑病的认知水平。此外,要关爱银屑病患者,注重给银屑病患者营建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呼吁全社会增强对患者的包容和理解,消除患者心理顾虑,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促进疾病康复。

 

04

结合发病机制的预防

 

银屑病的预防也应因人而异,结合发病机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对银屑病预后至关重要。预防措施,包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感染、情绪管理、避免外伤、避免使用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的药物、共病的预防。

 

05

基于中医的慢病管理和预防

 

基于中医的银屑病慢病管理和预防,是指在中医学“治未病”学术思想指导下,针对不同的银屑病患者人群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早期干预,增强体质,适应自然界四季变化,预防银屑病病情加重、复发及共病,主要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方面。

 

文章参考引用: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7):573-625.

Baidu
map